(sa) dhātu. [lang id =1028]馱都 Whatever is differentiated; a boundary, limit, region; that which is contained or limited, e. g. the nature of a thing; provenance; a species, class, variety;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; the root or underlying principles of a discourse.
* * *
意謂事物之間的区別, 也可以解釋為產生其他事物的原因。 例如: 眼、 耳、 鼻、 舌、 身、 意等六根, 對色、 聲、 香、 味、 觸、 法等六境, 而產生眼識、 耳識、 鼻識、 舌識、 身識、 意識等六識, 合稱為十八界。 又如地、 水、 火、 風、 空、 識稱為六界。 此外, 欲界、 色界、 無色界稱為三界;此‘界’有接近於‘境界’之意。 唯識宗即將一切法的種子稱為‘界’, 有要素、 因之意。 如《阿毘達磨經》偈子: ‘無始時來界, 一切法等依, 由此有六界, 及涅槃證得。’ 此中的‘界’, 即作因解。
* * *
1.差別的意思, 亦即事物彼此差別而無混雜。 2.性的意思, 亦即事物固有的本體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написать курсовую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